红碱淖位于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是遗鸥(Larus relictus)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为了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本研究通过对红碱淖湖心岛和水体面积信息遥感提取和解译、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红碱淖生态环境的变化、遗鸥栖息繁殖的条件、遗鸥繁殖地的变化等,探究了2001年起遗鸥选择红碱淖作为繁殖地的原因.结果显示: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面面积萎缩,红碱淖pH、盐度、总氮和总磷等呈上升趋势,不断咸化和富营养化,2003年之后湖内鱼类消失,2016年之后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大略有改善;2)2001年起遗鸥将红碱淖作为新繁殖地,与红碱淖鱼类产量剧减并逐渐消失密切相关,使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幼虫和摇蚊科(Chironomidae)幼虫等遗鸥食物从牧食压力中解放了出来;3)遗鸥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鸟类,为了减轻幼鸟的觅食压力,通常7月下旬大部分亲鸟先行迁离,散布于沙漠各湖泊间.遗鸥的这一生活习性有利于其及时发现适宜的繁殖地,而红碱淖处于鄂尔多斯遗鸥分布区,具备满足遗鸥筑巢繁殖的条件;4)2001年起红碱淖具备了遗鸥繁殖和生存的条件,可为遗鸥提供适宜的湖心岛和整个繁殖季节主要食物来源,从而被选作繁殖地.这些研究认识较好地解释了遗鸥栖息于沙漠盐碱湖中的原因,可为其生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