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2000年南海北部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及埋藏记录

近2000年南海北部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及埋藏记录

HIGH-RESOLUTION RECORDS OF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ND BURIAL IN COASTAL OCEAN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

扫码查看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河口近海碳源汇途径的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有着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对南海北部河口-近岸-陆架海区3根沉积物柱状样顶部沉积记录约2000年的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与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沉积物TOC含量在过去2000年表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根据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TOC/TN比值构建的蒙特卡洛模拟估算,发现不同海区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存在差异,其中陆源有机碳在近岸区贡献最高,河口区次之,南海北部陆坡贡献最小.在时间尺度上,陆坡区TOC来源在过去2000年维持稳定,而河口近岸区中海源有机碳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河口区海源有机碳在过去1000年快速增加,同时与TN的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人类活动持续输入的陆源营养盐促进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升高;另一方面,河口区陆源有机碳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华南地区减弱的东亚夏季风和人类活动与沿海地区大规模的围垦活动等.不同于河口近岸海区,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的增加主要与东亚冬季风增强对营养盐供应和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密切关联.整体而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近2000年南海北部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的演变过程.

石雪松、叶丰、王利伟、黄超、韦刚健、曾提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有机碳埋藏 沉积记录 南海北部 近2000年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

GML2019ZD03084199132542073074420010782019346201904010431

2023

第四纪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第四纪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939
ISSN:1001-7410
年,卷(期):2023.43(2)
  •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