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建立"新民族哲学"的思考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建立"新民族哲学"的思考

扫码查看
1939年,萧一山发出了"建立新的民族哲学"的倡议,得到众多学者附议与思考.这一倡议在目的上直接服务于抗战建国,在政治立场上则附和国民党政府文化统治政策,企图通过对民族性的强调掩饰其基于阶级立场的反共的政治目的,客观上构成了国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抗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建立"新民族哲学"的主流路径是将国民党实权派哲学直接等同于"新民族哲学",一方面为其在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依据,一方面为其赋予新道统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者破解了"民族哲学"这一伪概念,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实践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在"新民主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新民主主义哲学",实现了对"新民族哲学"的超越.

周伟义

展开 >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芜湖24100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新民族哲学" 新民主主义哲学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9BKS004

2024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5
ISSN:1003-708X
年,卷(期):2024.(1)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