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早期的中共革命而言,教育界无疑是一块重要的组织阵地与文化战场.清末以来,徐州地区士绅精英、国民党、中共党团三者前后相衔,国民党员顾子扬等人在士绅精英与中共党团之间扮演着过渡性角色,中共与青年团的早期发展也深深嵌入到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中.徐州的青年团组织不仅发展较早,而且十分活跃,并在党组织未完善的情况下,扮演了"党"的角色.凭借吴亚鲁等人在地方上经营编织的教育圈与社会文化网络,团中央得以将最新的革命方针、教育理念投射到徐州教育界,上海—徐州间党团书刊的流通也为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制度化的媒介纽带.但在徐州国民党左派遭受重创以后,中共党团随即也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社会,从教育革命转向"革命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