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取缔规则"事件后,陈天华在大森湾蹈海;友人姚宏业归国办学受阻,亦蹈黄浦江而死.二人遗榇归葬岳麓山,在湖南和全国学界引起震动.这种"利他主义的自杀"经过文学、报刊、演说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现实中的"仿效",由此也引发了一股经久不衰的创作潮流.初期的蹈海书写更多成为各流派表达政治观点的工具,民国后的作者反而更能关注到二人醒世、兴学的初始愿望.在这些作品中,湖湘风貌成为最突出的表象特征,军兴以来的湖南人文传统得到重塑.其中饱含的悼亡之哀与排满之愤,远承楚骚遗风,近接文学界革命,拓展、丰富了清末民初革命烈士悼亡题材写作的内容,也勾连起新旧文学中爱国主义的共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