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源纤维素酶对断奶羔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外源纤维素酶对断奶羔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纤维素酶对断奶羔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精料中分别添加0(CON组,作为对照)、280000(T1组)、300000(T2组)、320000 U/kg纤维素酶(T3组),按照精粗比为36.45:63.55制成基础饲粮作为发酵底物,分别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0、1、2、4、8、12、24、48和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发酵参数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T2组干物质降解率、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5),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处理和发酵时间对上述指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DMD呈现逐渐升高趋势,NH3-N和MCP浓度变化趋势相反,NH3-N浓度在发酵2、8 h时出现峰值,而MCP浓度在发酵2、8 h时出现谷值.处理和发酵时间对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乙丙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T2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处理和发酵时间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T2组α-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处理和发酵时间对α-淀粉酶活性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α-淀粉酶活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在发酵4、12 h出现峰值,在发酵2、8、24 h时出现谷值;蛋白酶活性在发酵前4 h呈逐渐降低趋势,之后呈现波动变化趋势;T3组纤维素酶在发酵4 h低于其他组,T2组在发酵8 h高于其他组,T1组在发酵24 h低于其他组.综上所述,精料中添加300000 U/kg外源纤维素酶能够提高断奶羔羊饲粮体外DMD,促进体外瘤胃发酵,增强MCP的合成,提高NH3-N的利用率,并能提高纤维素酶、α-淀粉酶活性,但对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Effects of Exogenous Cellulose on in Vitro Rumen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aner Lambs

孟芳、刘立山、郎侠、王彩莲、吴建平、周瑞

展开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省牛羊种质与秸秆饲料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

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兰州 730070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30

外源纤维素酶 体外发酵特性 干物质降解率 消化酶活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动物遗传育种与草食畜生产体系

317606832017GAAS30

2020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97
ISSN:1006-267X
年,卷(期):2020.32(6)
  • 1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