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pH下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及理化特性的变化

不同pH下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及理化特性的变化

扫码查看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pH条件下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试验选取5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法,参考瘤胃酸中毒的判定标准设置5个处理,培养液pH分别为6.5、5.8、5.5、5.2和5.0,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3 h后,测定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及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pH的下降,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变化,pH 5.8处理的菌群密度显著低于pH 6.5处理(P<0.05);当pH为5.2时,菌群密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随着pH的下降,瘤胃微生物胞内氢ATP酶(H+⁃ATPase)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pH处理对瘤胃微生物胞内AT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4)随着pH的下降,瘤胃微生物胞内蛋白质含量逐渐提高(P<0.05).5)随着pH的下降,瘤胃微生物胞内pH(pHi)和细胞跨膜pH差(Δp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pH 5.5和5.2处理的pHi和ΔpH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6)随着pH的下降,瘤胃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逐渐增大,除pH 5.8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均显著高于pH 6.5处理(P<0.05).综上所述,瘤胃微生物会提高胞内H+⁃ATPase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消耗ATP,改变pHi和ΔpH来响应外界pH的下降;pH降低至5.5时,瘤胃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和pHi显著上升,表明其开始受到较严重的酸胁迫;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随pH下降呈现波动变化,pH降低到5.2时,瘤胃菌群密度最高.
Changes of Rumen Microbiota Densit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t Different pH

张丽、李川、邱清华、张健、陈薪芋、许兰娇、赵向辉、李艳娇、梁欢、欧阳克蕙

展开 >

江西省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安全创新团队,南昌 330045

低pH 酸胁迫 瘤胃微生物 菌群密度 理化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军人才"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西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3216080720213BCJL2204320221ZDF03017CARS?37JXARS?13

2023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97
ISSN:1006-267X
年,卷(期):2023.35(1)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