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非遗热"的美学课程内容改革探析

基于"非遗热"的美学课程内容改革探析

扫码查看
当代美学建设要求深入地方文化的内部,而非遗作为美学的"小传统",为中国美学研究筛选了丰富的民族审美案例;"非遗热"为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也对美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回应要求和阐释要求.非遗融入美学课程,应践行"两个结合",探究非遗内部的审美创造内涵,突出非遗的精神传承性,并坚持以浸润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在主要融入路径上,则以塑造民族身份认同的时代新人为教学目标,以中国美学的"小传统"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层理解,并多加阐释中国民间审美问题,进而通过最终评价导向,使学生形成民族审美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新"审美经验".

齐留柱

展开 >

广州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 东莞 523232

非遗热 美学教学 高校课程 教学改革

2024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CHSSCD
影响因子:0.464
ISSN:
年,卷(期):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