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论曹禺话剧的民族化实践
论曹禺话剧的民族化实践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作为"舶来品"的话剧,在中国走过了从模仿借鉴到转化创造,并最终转向民族化的艰难历程.曹禺的创作在话剧民族化实践中,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美学风格.受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戏剧大众化理论影响,在全面抗战的背景下,曹禺从传统文化中搜寻民族传承的精神力量或展现民族独特性的美学资源,突出体现在《北京人》和《家》的创作中,两部剧作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传统戏曲的艺术手法,突破西方话剧的结构模式,形成了飘逸隽永、典雅含蓄的民族化风格.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祝贺、刘方政
展开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3
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关键词:
曹禺
话剧民族化
《北京人》
《家》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22&ZD281
出版年:
2024
东岳论丛
山东社会科学院
东岳论丛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87
ISSN:
1003-8353
年,卷(期):
2024.
45
(4)
浏览量
4
参考文献量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