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导向城市更新的问题缘起、理论建构及其实践反思

生活导向城市更新的问题缘起、理论建构及其实践反思

扫码查看
城市更新不应仅仅作为经济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的引擎,更应关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将城市归还日常生活,通过政府治理功能转型与治理方式创新,修复城市生活空间与人的尺度,践行生活导向的城市更新,应成为新时期的中国城市主义.基于中国场景的独特性,建构生活导向城市更新的理论框架,其包含四个政策实践与居民感知的嵌合性维度.一是基于有序发展与居民安全感的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中的价值交互秩序与政策迭代秩序,为居民带来城市生活可控制、可参与、可预期的安全感体验.二是基于资源均衡分配与居民安全感的城市更新,通过重塑承载基本公共服务的承诺空间、赋予市民多样性的消费空间,带给市民公平感.三是基于生活便利性与居民满意感的城市更新,通过步行可达的生活服务圈建设与资源流动的服务网络准入,提升生活便利性.四是基于社区参与和居民归属感的城市更新,通过身体参与、事件参与以及情感参与,推动城市更新从制造疏离感向赋予归属感转型.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城市更新需回应制度惯性带来的政绩逻辑俘获、城市竞争带来的城市生活空间同质化、资源约束下的公共权力垄断等一系列问题.

黄晴

展开 >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200

城市更新 生活导向 人民的城市 中国城市主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2BZZ051

2024

东岳论丛
山东社会科学院

东岳论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87
ISSN:1003-8353
年,卷(期):2024.45(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