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避风港"规则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避风港"规则

扫码查看
面对数据不洁、恶意投喂、虚假生成等导致的侵权,需要合理设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传统网络侵权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主体身份、侵权风险和认定标准上存在诸多差异性,但"避风港"规则仍有适用的空间.在"通知-删除"规则中,可能存在数据提供方、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三方的过错,侵权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需要对合格通知与删除措施进行重新检视.在知道规则中,判断的标准应区分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与审查义务,合理设置两者的界限;而因,"算法黑箱"和服务的非公开性,以往基于服务提供者"理性人"的标准已经失效,需要构建"理性算法"标准以优化"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判断.

郑志峰、罗力铖

展开 >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 401120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侵权责任 避风港规则 理性算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0)

20CFX041

202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ISSN:2096-5036
年,卷(期):2024.(1)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