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林西组核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林西组核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扫码查看
林西组是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重要的沉积地层,其研究程度也直接影响古亚洲洋闭合、两大板块拼接、沉积环境转变等重大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根据实际调查,首次在扎赉特旗巴彦乌兰地区晚二叠系林西组发现了海相的核形石灰岩.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并根据元素比值等确定该核形石灰岩产生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温暖、动荡的浅滩环境,具有明显的海相特征,并在林西组中—下部发现了具有明显陆相沉积特征的双壳类Palaeanodonta sp.—Palaeomutela sp.组合.说明该地区在晚二叠世早期存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林西组逐渐向陆地河湖相沉积环境转变.这一发现不仅完善了兴蒙地区林西组地层的结构,也为以后研究兴蒙海槽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过渡时期的沉积演化提供可靠资料.
Discovery of oncolitic in the 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in central Great Xing'an Mountain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s

梁天意、刘敬党、李猛猛、王刚、朱玺、张海龙

展开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锦州,121000

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上二叠统林西组 核形石灰岩 环境演化 兴蒙海槽 大兴安岭

中国地质调查局

DD20160201-07

2021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42
ISSN:0371-5736
年,卷(期):2021.67(3)
  • 4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