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四川盆地裂陷槽研究新进展——关于裂陷槽成因机制与形成时间的探讨

四川盆地裂陷槽研究新进展——关于裂陷槽成因机制与形成时间的探讨

扫码查看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New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aulacogen in Sichuan Basin ——A discussion on the genetic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time of the aulacogen

刘静江、刘慧荣、李文皓、谢武仁、姜华、苏旺、李文正、石书缘、翟秀芬、马石玉

展开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塔里木油田开发事业部,新疆库尔勒,841000

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成都,610000

震旦系(埃辿卡拉系) 裂谷 坳拉槽 裂陷槽 地幔柱 陷落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项目

2017YFC0603103

2021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42
ISSN:0371-5736
年,卷(期):2021.67(3)
  • 8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