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演变规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演变规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扫码查看
辫状河三角洲是一类常见的沉积体系,也是一类常见的油气储层,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过程及内部结构一直受到沉积学研究的关注.为明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演化过程及生长演变规律,笔者等通过水槽实验模拟辫状河三角洲在平缓的水下底形上逐步发育的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延时拍照等手段进行精准的沉积地貌监测和定量沉积学分析.研究表明:①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三角洲的规模、水流分散样式、沉积体表面地貌特征及沉积物分布样式存在阶段性差异,可据此将实验辫状河三角洲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②在最初阶段,辫状河携带沉积物直接入"湖"堆积并形成朵状河口坝,入"湖"水流无明显的水道化特征,随着朵状河口坝逐渐堆积露出水面,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平原上河道开始分流并导致后续河口坝转变为连续的弧形坝分布于先期沉积体周缘,这一阶段三角洲平均半径快速增加;进入第二阶段后,三角洲平均半径增速减缓,供给河道进入三角洲平原后形成1~2条主干分流河道与多条次级分流河道,并在主干河道河口区形成弧形的前缘朵体;到第三阶段,三角洲平原面积已经较大,其平均半径增速进一步降低,平原上分流河道的分叉性更强、宽度更小,不同分流河道规模接近并可同时将沉积物输送到三角洲前缘多个部位发生沉积,在同一时期形成多个孤立的小规模的前缘朵体.③在整个沉积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三角洲规模的逐渐增大,分流河道的宽度逐步减小、流程变长、分流河道数量逐步增加,三角洲前缘沉积由少量弧形的连续分布朵体转变为多个孤立分布的小规模朵体.④在第二、三阶段,分流河道表现为多个侵蚀-回填的自旋回演化过程,形成了多套自旋回沉积复合体.⑤辫状河三角洲前积层存在自下而上、由近向远表现为沉积连续性逐步减小、叠切规律逐渐复杂的特性.通过水槽实验揭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及内部结构,可为露头解剖与地下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a braided river delta——Insights from a flume experiment

braided river deltaflume experiment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sedimentary evolutioninternal architecture

何艺玮、房元龙、冯文杰、刘远航、范洋、郭华粘、张佩、贾风娟

展开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

展开 >

辫状河三角洲 水槽实验 沉积特征 演变规律 内部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Yangtze University

41802123

2023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42
ISSN:0371-5736
年,卷(期):2023.69(4)
  • 1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