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权力博弈到官商博弈:1931年国民政府赈灾借债研究

从权力博弈到官商博弈:1931年国民政府赈灾借债研究

扫码查看
1931年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围绕赈灾产生分歧:立法院坚持发行赈灾公债,财政部却主张向美国赊购美麦.双方几经交锋,最终立法院以集体辞职相威胁,迫使蒋介石同意其主张,且该主张因切合当时经济振兴的需要得到商界的支持.但九一八事变之后,上海金融市场动荡,赈灾公债失去发行条件,美麦借款就成了灾民最后的"救命稻草",而且实践表明财政部最初所言非虚,美麦借款的成本优势相较于赈灾公债更加明显.这促使财政部试图续借美麦以缓解财政危机,但彼时外粮对华倾销严重,续借计划受到商界的强烈反对;即便后来宋子文执意签订美棉麦借款合同,也因国内抵制被迫削减,而美麦借款在双方的舆论交锋中被反复定性,最终成为政府罔顾民意的象征.这一发现纠正了学界对于美麦借款加重财政负担以及导致外粮倾销的误解.通过对当时财政制度的溯源,我们也可发现举债几乎是当时国家赈灾唯一的从速筹款途径.

朱正业、赵海峰

展开 >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江淮水灾 美麦借款 赈灾公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8ZDA196

202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11
ISSN:1671-8402
年,卷(期):2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