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革新过程中的村干部角色行为研究——基于"价值—利益"互构逻辑的分析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革新过程中的村干部角色行为研究——基于"价值—利益"互构逻辑的分析

扫码查看
行动者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具有多面向的动机.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的重要行动者,村干部具有多重利益诉求与价值偏好,"价值—利益"互构可作为解释村干部多元角色及其行为逻辑的理论尝试.立足农村情境且聚焦"先进村"的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剖析村干部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革新过程中的身份角色与行为逻辑,透过"复杂人"视角挖掘多元角色的形成机理与行为逻辑.研究发现,村干部兼具"个体""职业"两种身份,扮演"兼顾集体利益的自利人""政府受托人""集体代理人"三重角色,具有"个人—集体"利益、"集体—政府"利益等相互交错的行为逻辑和价值导向.为促使村干部在制度革新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应充分辨识和规范他们的角色与行动.一方面加强正式制度对村干部"职业"身份角色的规范、约束与正向激励,为村干部履行职责提供外部助力.另一方面强化乡贤精神对村干部"个人"身份角色的引导,促使村干部在非正式制度监督下为增进集体利益而推动制度革新,严防"以权谋私".

郑雄飞、孔贝贝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村干部角色 行为逻辑 制度变迁 扎根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

18ZDA168202201

202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11
ISSN:1671-8402
年,卷(期):2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