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将"大一统"思想理解为领土、疆域和人口的扩张,这样理解鼓励的是帝国的秩序设置,而《春秋》本源性的"大一统"则关切普遍秩序的构建."《诗》亡然后《春秋》作"表面关涉的是学术变迁,其内核则是礼乐不自天子出,而自诸侯出甚至自大夫出的失序.在天下因无王而退隐、国成为秩序主角的前提下,如何创建普遍性的天下秩序,是中国"天下时代"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孔子作《春秋》、孔门弟子述作"六经"构成一种因缘,三代以上"治出于一"的紧凑性使天下分殊为精神性天下和政治性天下.精神性天下通过"圣"与"经"的符号得以落实,但政治性天下则被降格为上无天命、下无天下人认可的帝国."大一统"作为一种"天下时代"普遍秩序的构建方案,其核心在于在作为有限支配的国家中引入精神性天下,以转换与充实帝国,使之成为承载精神性天下的天下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