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着关于定量与定性的论争,要厘清这场论争的内核,必须从其哲学基础即机械论、有机论和人文主义三种社会科学范式的不同取向及其影响的阐析着手.定量社会研究基于相对标准化的数据资料采集和统计分析程序对社会现象进行测度和计算,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但定量社会研究存在对"人"的内在特质及社会结构与历史进程关系的测度缺失.基于此,重返费孝通的"人文科学"思想,对于推动传统定量社会研究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定量社会研究在追求科学性的同时,必须融入人文性以关注"人"的主体性及数据背后的文化观念,揭示数据、案例背后的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从而提高定量社会研究的准确性和解释力.这一路径也将为定量社会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深入"社会"本体和呈现"人"的价值发现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