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漳江口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

漳江口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

扫码查看
以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2000、2005、2010和2016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法对保护区湿地进行分类,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达到94.45%,Kappa系数为0.9312,表明该方法在湿地分类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保护区湿地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6年,养殖池分布面积最大,大部分分布在漳江的南北两侧;护花米草主要分布在漳江南部,少量生长在漳江北部;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漳江南侧,互花米草的东部,漳江北部的养殖池边缘也有少量分布;滩涂与养殖池、 互花米草、 红树林接壤,分布在漳江两侧.2000—2005年,保护区内的大量天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主要是滩涂湿地及其他类型转换为养殖池,变化发生在保护区南部以及中部,另有部分互花米草转换为养殖池,发生在保护区北部;2005—2016年,互花米草面积迅速增加,主要发生在漳江南部.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气候因素及海平面上升.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Zhangjiang Estuary Wetland

陈远丽、路春燕、刘金福、林芳芳、钟连秀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生态与资源统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350002

遥感 面向对象 随机森林 漳江口湿地 变化监测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J01457闽林科[2014]2号31770678

2019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19.39(1)
  • 9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