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连栽木麻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连栽木麻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扫码查看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hizosphere soil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lantations

李建鹃、罗扬、周柳婷、白莹、李键、吴承祯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木麻黄 连栽 根际微生物 BIOLOG微平板 磷脂脂肪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农林大学杰青项目

2020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0.40(1)
  •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