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不同侵蚀场地土壤颗粒分布及可蚀性特征

喀斯特不同侵蚀场地土壤颗粒分布及可蚀性特征

扫码查看
选取西南喀斯特最为典型的坡地、洼地和落水洞为研究单元,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坡地、洼地和落水洞土壤颗粒的分布规律和土壤可侵蚀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布,坡地为砂粒(42.25%)>粉粒(36.33%)>黏粒(21.42%);洼地为粉粒(51.80%)>砂粒(32.61%)>黏粒(15.59%);落水洞为粉粒(51.65%)>砂粒(31.67%)>黏粒(16.68%),坡地以砂粒为主,洼地和落水洞以粉粒为主.土壤可侵蚀性K值变化范围:坡地为0.07~0.22,洼地和落水洞分别为0.26~0.33和0.25~0.32,坡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强于洼地和落水洞.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可侵蚀性K值与砂粒和黏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侵蚀沉积易形成质地较细,结构良好的土壤,但形成的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弱,易发生二次水土流失.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erodibility of soils under different erosion sites in karst

鲍恩俣、熊康宁、刘子琦、李渊、王进

展开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 贵阳550001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550001

喀斯特 土壤侵蚀 土壤颗粒 可侵蚀性K值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

2016YFC0502607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411号

2020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0.40(2)
  • 10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