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毛红椿混交树种选择及其幼龄林生长效应

毛红椿混交树种选择及其幼龄林生长效应

扫码查看
为探索适合南方林区瘠薄土壤的毛红椿混交改造模式,对改造后的毛红椿纯林(CK)及无患子×毛红椿(SsT)、观光木×毛红椿(MoT)、火力楠×毛红椿(MmT)和壳菜果×毛红椿(MlT)混交改造林进行1~8a的生长调查,分析比较其林分结构、林地土壤和毛红椿的年生长动态及其生长差异.结果 表明:混交改造后,林分结构趋于复杂,林地土壤得到不同程度地改良,改良效果为MoT>MmT>MlT>CK>SsT.不同混交改造林林分幼龄期(4~8 a)的毛红椿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基本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且表现为树高的生长节律优先,MoT和MmT混交改造林分尤为明显.毛红椿早期耐阴,约在4a后,混交改造对林分郁闭度产生影响,从而形成较合理的时空格局,并有利于毛红椿大径级材的培育.与CK相比,不同混交改造林分的毛红椿生长有促进、抑制性可能、后期抑制3个层次的生长效应,且随林龄增长均保持一致.其中,MoT和MmT混交改造林分对毛红椿的促进生长效应优,8 a林龄毛红椿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CK提高了19.8%、22.1%、71.8%和25.7%、20.2%、85.1%;抑制性可能层次为SsT混交改造林分,毛红椿的生长均低于CK,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较CK低5.9%、15.4%和24.8%;后期抑制层次的是MlT混交改造林分,造林后的前期(1~4 a)保持CK的正常生长速度,5~8 a生长最慢,混交效果极差.
Selection of tree species mixed with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and their growth effects in young forests

黄红兰、蔡军火、彭欢、张露

展开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341000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江西 南昌330045

江西特色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 南昌330045

毛红椿 混交改造 混交优化树种 生长效应

江西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1BBF6001931860202

2020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0.40(5)
  • 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