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扫码查看
为研究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生态风险,以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运用遥感方法与技术,结合遥感影像、 野外实测数据及气象数据、 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构建了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生态风险变化趋势来看,2006—2016年霞浦滨海湿地生态风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后5 a风险增加速度减缓,斑块相对集中.2006—2016年间,极高生态风险面积不断增加,10 a共增加了12583.00 hm2;高生态风险面积则不断减少,共减少了2509.92 hm2;中生态风险面积10 a间共增加了4433.04 hm2;低生态风险分布面积比例最大,面积先减少5593.50 hm2,后增加990.23 hm2,共减少4603.28 hm2;极低生态风险面积不断减少,10 a减少了9912.20 hm2.从分布范围来看,极高、 高和中生态风险主要以研究区域东南部为主,中生态风险集中在中部区域,而低、 极低生态风险主要以西北部为主,从西北到东南部大致的分布梯度为极低生态风险、 低生态风险、 中生态风险、 高生态风险、 极高生态风险、 中生态风险、 低生态风险.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溪南镇、 松港东部、 下浒镇和长春镇的西部、 沙江镇和三沙镇的中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柏洋乡、 崇儒畲族乡、 水门畲族乡、 松城、 牙城镇西部,松港和盐田畲族乡的北部.由此可见,研究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强度、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vasion in coastal wetlands of eastern Fujian

王方怡、张嘉诚、曹彦、游巍斌、何东进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福建福州350108

DPSIR模型 互花米草 植被入侵 生态风险 评价 闽东滨海湿地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项目海岸带森林生态过程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KFA17280A7120180070531370624308704352015N00182009N0009

2020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0.40(6)
  • 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