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樟树溃疡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樟树溃疡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扫码查看
为明确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病菌JY-5(Neofusicoccum parvum)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化学杀菌剂,测定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12种化学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以及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JY-5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旺盛,孢子萌发率最高,其次是PSA,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6~8,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0℃,最适光照条件为全光照培养.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度条件,在水滴中6 h萌发率达到89.33%.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菌落抑制效果最好的为精甲·咯菌腈(EC90=0.129 mg·L-1),其次是戊唑醇(EC90=0.151 mg·L-1)、氟硅唑(EC90=0.176 mg·L-1),效果最差的药剂为啶酰菌胺(EC90=55309.942 mg·L-1).盆栽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的药剂预防作用明显大于治疗作用,且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精甲·咯菌腈(400 mg·L-1)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为最佳,抑制率分别为92.44%和87.50%.
Studi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amphor tree canker pathogen ( Neofusicoccum Parvum) and fungicide laboratory toxicity

吴松、陈全助、张晓阳、王美鑫、林曦碧、宋漳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明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明溪365200

樟树溃疡病 小新壳梭孢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福建省科技厅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项目清流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项目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科研启动经费

K1518090AK1518075AKH1501270CXZX2017121CXZX2017501JAT191131Z150702

2021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1.41(3)
  • 5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