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梵净山地区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

梵净山地区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

扫码查看
由于本土中华蜜蜂种群面临多种威胁,有必要了解自然保护区在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利用1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中华蜜蜂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遗传分化上,保护区内外的中华蜜蜂没有产生种群遗传分化;在遗传多样性上,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的等位基因数(Na)为3~20、期望杂合度(He)为0.6891±0.0405、香农指数(I)为1.5086±0.133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3±0.1709.保护区外中华蜜蜂的Na为3~20,He为0.6914±0.0371、I为1.5124±0.1277、PIC为0.6474±0.1634.保护区内外的中华蜜蜂维持了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估测了其有效种群大小为8171.2.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在本土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中华蜜蜂能够维持较大的种群数量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of honeybee Apis cerana cerana in Fanjingshan

于瀛龙、贺兴江、周文才、黎华君、李应、韦小平

展开 >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6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蜜蜂资源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有效种群大小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农科院青年科技基金黔农科院青年科技基金黔农科院青年科技基金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黔科合基础-ZK[2021]一般112[2021]09号[2020]08号黔农科院种质资源[2021]16号CARS-44-SYZ8

2021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1.41(4)
  •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