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密度路域巨桉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不同密度路域巨桉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扫码查看
以成都绕城高速路域5种林分密度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根据调查数据综合分析比较其群落结构(胸径级、高度级、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及林下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atrick丰富度指数S、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结果显示,共记录林下植物54科101属148种,在草本层林分密度C的物种数最大,在灌木层林分密度D的最大.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灌木层H、S均先增后减,在林分密度D最大,而Jsw则一直增加,草本层H、H′、S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H、H′同在林分密度D达到峰值,且H在林分密度D显著大于林分密度A和E(P<0.05),Jsw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林分密度B和D达到峰值.高林分密度会限制小胸径级、小高度级个体生长,高度级个体分布差异较大,高度级结构接近偏峰形,以中高度级、高高度级为主;胸径级结构接近正态分布,群落逐渐向衰退的方向发展.冗余分析表明,显著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林分因子为林分密度、郁闭度、平均枝下高;显著影响草本层的为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结果显示,林分密度D为路域巨桉人工林相对最适密度,及时对其进行密度调控有利于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稳定性.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stand densities in road area

陈聪琳、孙一淼、龚利梅、陈修能、薛涛、郝建锋

展开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四川 成都6111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611130

林分密度 路域森林 巨桉人工林 群落结构 α多样性 冗余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计划

3137062815ZB0020035718382020221

2022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2.42(1)
  • 9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