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扫码查看
为探究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以3个狭叶方竹伴生群落(斗篷山、老山界、雷公山)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调查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重要值、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从上向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不发达,仅少量藤本和附生草本.3个群落径级结构(DBH≥1 cm)呈倒"J"形,更新良好,群落平均胸径依次为老山界(16.02 cm)>雷公山(11.38 cm)>斗篷山(8.98 cm),群落密度则呈相反趋势.斗篷山、雷公山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形,种群为增长型.老山界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型,光叶水青冈种群为衰退型,多脉青冈和巴东栎种群存在衰退风险.随着群落演替,老山界群落优势种将逐步被替代.3个群落高度级结构总体呈倒"J"形,平均高度大小依次为斗篷山(8.14 m)>雷公山(6.87 m)>老山界(6.69 m).不同群落优势种高度级结构存在差异,大多呈倒"J"形,单峰型次之.物种重要值在不同群落和群落不同层间存在差异,斗篷山、老山界和雷公山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占乔木层重要值的47.58%、57.72%、25.81%.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小径级个体(DBH<10 cm)趋于均匀分布或集群分布,中径级(10 cm≤DBH<30 cm)和大径级(DBH≥30 cm)个体趋于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3个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受多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群落演替时间和竞争排斥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扩散限制和竞争排斥是影响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ominant species in 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 companion community

郝磊、胡岑龙、田丹、杨东红、李明、陶光林

展开 >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9

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凯里556000

狭叶方竹 群落结构特征 重要值 空间分布格局 优势种

中央和省级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产业革命竹产业发展)专项(第一批)(2019)

黔财农[2019]266号

2023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64
ISSN:2096-0018
年,卷(期):2023.43(1)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