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扫码查看
[目的]制备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示踪研究,为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自患歪头病的棘胸蛙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RsB1151018NA甲醛灭活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间接ELISA的检测方法;兔抗血清多克隆抗体采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标记后的抗体与感染RsB1151018NA的棘胸蛙不同脏器组织的冷冻切片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跟踪RsB1151018NA在棘胸蛙体内的迁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棘胸蛙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为1:5.12×105,纯化后的抗体效价为1:1.6×104,且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水产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104 CFU·mL−1.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在棘胸蛙体内随血液循环而分布至全身,可侵袭肌肉、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心脏、眼和脑等组织器官,肾脏、眼和脑感染程度最严重,推测这三个组织器官是其靶器官;创伤感染是可能的感染途径之一.[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对蛙类歪头病的防控和早期诊断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另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迁移,研究病原的致病机理及发病过程等,能为防治药物的研发和防治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 on Frogs

张新艳、曾占壮、叶小军、卓玉琛、钟全福、余培建

展开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反应 检测 蛙"歪头病"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专项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专项

2019R1014-5闽财指[2017]1177号闽财指[2018]829号

2021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56
ISSN:1008-0384
年,卷(期):2021.36(7)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