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茶花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山茶花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扫码查看
[目的]明确山茶花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升山茶花期品质和观赏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植物园山茶的花腐病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将其回接于健康花瓣上,接种后划破的花瓣病症较为明显,花朵失色变黄褐,严重时能使花瓣干腐或湿腐,并且长菌丝体,与田间的症状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的致病性测定.PDA培养基上菌丝偏黄,培养后期长黑色的孢子,子囊孢子柠檬状,经合并多基因(ITS、LSU、EF1)系统发育分析,其与假螺卷毛壳菌(Chaetomium pseudocochliodes)聚集在同一分支.对假螺卷毛壳菌(C.pseudocochliode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对光照条件没有特殊要求,最适培养基为LB和OMA培养基,以牛肉膏作为氮源和以果糖作为碳源的利用率最高,致死温度为55℃/10 min.[结论]假螺卷毛壳菌(C.pseudocochliodes)是山茶花腐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的适宜温度为25℃,不受光照影响,培养基为LB和OMA培养基,以牛肉膏作为氮源和以果糖作为碳源的利用率最高,致死温度为55℃/10 min.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mellia Petal Blight Disease

普梅英、武自强、张诗文、李艳杰、牛锦华、付芳丽、耿芳、陈龙清、王超

展开 >

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功能性花卉资源及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山茶 花腐病 假螺卷毛壳菌 生物学特性

2019YFD1001000052021Y2592021J0172KLESWFU-202005NBSDC-DB-03

2022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56
ISSN:1008-0384
年,卷(期):2022.37(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