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 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 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 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 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 737始穗后 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 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 10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 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 21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5、VB6 和VB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 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 14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 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 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 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 6月 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 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