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机理论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机理论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脏病护理措施和随访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特点,实施时机理论干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的 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的ESCA评分分别为(115。32±10。12)分、(128。12±9。24)分、(129。28±9。31)分,优于对照组的(104。27±13。31)分、(101。32± 12。21)分、(86。92±1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5,P<0。01;t=6。931,P<0。01;t=9。245,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的LVEF和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6,P>0。05;t=1。876,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的LVEF分别为(62。84±8。81)%、(69。25±8。51)%,NT-proBNP分别为(329。23± 95。33)ng/L、(279。71±74。33)ng/L,都优于对照组的(47。26±11。26)%、(44。71±9。09)%和(531。48±115。58)ng/L、(568。93±115。3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7,P<0。05;t=10。336,P<0。01;t=7。792,P<0。01;t=12。260,P<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健康模式可以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出院后远期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杨小春、刘倩、缪星

展开 >

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福州 350001

时机理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自护能力 心功能

2024

福建医药杂志
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

福建医药杂志

影响因子:0.525
ISSN:1002-2600
年,卷(期):2024.46(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