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为后续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6月—9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门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92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病位、病性证素分布特点,并分析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病位证素方面,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69.57%)为主、其次为脾(65.22%)、肝(45.65%)等,治疗后病位证素主要位于肾(23.91%),其次是肺(14.13%)、脾(13.04%),治疗后各病位频数及频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在病性证素方面,治疗前呈现虚实夹杂,其中虚性证素以阳虚(90.22%)、气虚(88.04%)、血虚(86.96%)、阴虚(65.22%)为主,实性证素则以湿(54.35%)、痰(52.17%)、血瘀(42.39%)为主;治疗后虚证证素以气虚(50.00%)、阳虚(46.74%)、血虚(28.26%)、阴虚(25.00%)为主;实证证素以湿(28.26%)、痰(23.91%)、血瘀(16.30%)、气滞(11.96%)等.治疗后各病性频数及频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证素肾、气虚、血虚、血瘀与血红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病位证素多与肾、脾、肝相关,病性证素方面本证以虚为主,兼证多为湿、痰、瘀多见.临床治疗可从肾、脾、肝入手,治宜补益脾肾、养血疏肝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纠正贫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魏丽芳、李丽洁、赖晶晶、蔡晶、李灿东

展开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中医证素

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

2021GGA0642023J01885XB2021045

2024

福建中医药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

影响因子:0.518
ISSN:1000-338X
年,卷(期):2024.55(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