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

李灿东

双月刊

1000-338X

fjzy@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华佗路1号

福建中医药/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自1956年创刊以来,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临床实践、内容丰富实用,深受读者、作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刊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中心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设有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针灸与推拿、方与药、中医骨伤、临证心得、实验研究、百家谈等栏目,是广大读者、作者获取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延续性盆底康复护理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黄锦华洪哲晶谢剑云王岁无寒...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互联网+延续性盆底康复护理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盆底医学中心就诊的产后SUI患者129例,进行多学科延续性盆底康复护理,通过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追踪信息,根据护理期间内连续7 d是否与科研平台微信端互动分为互动正常组(n=75)和互动减少组(n=54).分析患者的SUI症状改善情况、满意度、盆底肌表面肌电值水平和依从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紧张收缩阶段平均肌电值和耐力收缩阶段平均肌电值明显提高(P<0.05),互动正常组治疗后快速收缩阶段最大肌电值明显提高(P<0.05);与互动减少组比较,互动正常组治疗后快速收缩阶段最大肌电值和紧张收缩阶段平均肌电值明显提高(P<0.05).2组满意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动正常组依从率优于互动减少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顺产、怀孕次数是影响产后SUI症状改善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年龄是进入互动减少组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互联网+延续性盆底康复护理可提升产后SUI患者盆底肌肉的肌力,增强了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延续性盆底康复盆底肌训练互联网+

    六字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轻度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陈金辉陈心铭刘芳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六字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轻度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院就诊的轻度PSCI患者70例,采用SPSS 26.0软件生成随机编号和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六字诀组各35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六字诀组脱落2例,最终2组完成试验者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六字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习练六字诀,每日1次,每次3遍,共训练12周.评估2组干预前后执行功能中的工作记忆[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评分]、抑制控制[Stroop色词测试(SCWT)中卡片A、卡片B和卡片C的正确数和耗时、Stroop干扰效应(SIE)耗时、SIE正确数]和认知灵活性[连线测验(TMT)-A、TMT-B耗时和错误数],比较2组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VFT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SCWT评分中卡片A、卡片B和卡片C耗时明显缩短(P<0.05),卡片C和SIE正确数明显增加(P<0.05),TMT评分中TMT-A和TMT-B耗时明显缩短(P<0.05);六字诀组干预后卡片B正确数明显增加(P<0.05),SIE耗时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六字诀组干预后VFT评分和MBI评分明显提高(P<0.05),SCWT评分中卡片A、卡片B、卡片C和SIE耗时明显缩短(P<0.05),卡片B、卡片C和SIE正确数明显增加(P<0.05),TMT评分中TMT-A和TMT-B耗时明显缩短(P<0.05).结论 六字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轻度PSCI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认知障碍六字诀执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于SHH/GLI-1信号通路探讨齐墩果酸抑制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生长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贾沛芝王敬婷陈洋佚刘锦洪...
    12-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SHH/GLI-1信号通路探讨齐墩果酸(OA)对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生长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6周龄雄性BALB/c裸鼠12只,采用皮下注射HT-29细胞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只.干预组按12.5 mg/(kg·d)予腹腔注射OA溶液,对照组按500μL/(kg·d)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6 d停止1 d,共干预16 d.干预期间每2 d测量小鼠体质量和肿瘤体积,干预结束后测量肿瘤重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标志物Ki6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Bax)、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死亡拮抗蛋白(p-Bad)、死亡因子(Fas)、死亡因子配体(FasL)]、炎症相关蛋白[环氧化酶-2(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SHH/GLI-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音猬因子(SHH)、补丁受体(PTCH)、光滑蛋白(SMO)、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Bio plex检测2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2组不同时间段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7、9、11、13、15、17、19 d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干预后肿瘤重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肿瘤组织Ki67、CDK4、Cyclin D1、Bcl-2、COX-2、iNOS、SHH、PTCH、SMO、GLI-1和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21、Bax、p-Bad、Fas、FasL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 OA可以抑制结直肠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和炎症反应,可能与调控SHH/GLI-1信号通路相关.

    结直肠癌齐墩果酸SHH/GLI-1信号通路增殖凋亡炎症

    黄芪对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

    陈超顾忠民刘宇箫江贤威...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黄芪对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每组10只.应用机械通气(MV)建立VIDD大鼠模型.对照组按10 mL/(kg·d)给予温开水灌胃14 d,用异氟烷镇静并维持呼吸稳定18 h;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温开水灌胃14 d后建立VIDD大鼠模型;黄芪组按3.0 g/(kg·d)给予黄芪配方颗粒灌胃液灌胃14 d后建立VIDD大鼠模型.应用张力换能器测定大鼠膈肌肌张力;HE染色观察膈肌组织病理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膈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膈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膈肌组织Janus激酶1(JAK1)、p-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膈肌纤维出现断裂、萎缩,细胞核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变宽;黄芪组膈肌纤维断裂和萎缩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肌纤维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隙明显减小.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模型组膈肌组织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增大肿胀,形状特异,线粒体的内膜出现破损,膜间隙变宽,线粒体嵴减少,基质不均匀;黄芪组膈肌组织线粒体较模型组明显缩小,内膜清晰完整,线粒体嵴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膈肌组织MDA、IL-6和血清IL-6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膈肌组织SOD明显降低(P<0.05),p-JAK1/JAK1和p-STAT3/STAT3均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膈肌组织MDA、IL-6和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膈肌组织SOD明显提高(P<0.05),p-JAK1/JAK1和p-STAT3/STAT3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芪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缓解VIDD大鼠膈肌的氧化应激和炎症.

    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黄芪机械通气膈肌炎症氧化应激

    刍议高阶关系在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邱馨锐赵文吴长汶张斐...
    24-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当前显性化研究的瓶颈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医隐性知识及高阶关系的深入解读,阐述了显性化的重要性、当前研究的进展以及揭示潜在高阶关系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形成与表达、转移及共享、应用和创新等角度对高阶关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彰显其对于中医经验技术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高阶关系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

    浅谈现代中医的科学定位与发展误区

    郑思嘉丁琦李灿东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阐述中医学科学性之争的缘由,探讨中医学的科学定位,并就现代中医学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中医"科学化"与西医化误区展开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肯定中医学的文化传承,以期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中医科学性中医文化现代化

    片仔癀抑制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机制研究

    闫雨婷杜建曹治云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片仔癀(PZH)对AsPC-1、PANC-1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实验筛选出PZH溶液干预AsPC-1、PANC-1细胞的最佳浓度为0、0.5、1 mg/mL.转录组测序检测0、1 mg/mL PZH干预AsPC-1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AsPC-1、PANC-1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sPC-1、PANC-1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sPC-1、PANC-1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转录组测序:0、1 mg/mL组在与EMT相关的重要指标中基因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②划痕愈合实验:与0 mg/mL组比较,1 mg/mL组PANC-1细胞12 h划痕损伤率明显降低(P<0.05),1 mg/mL组AsPC-1细胞24 h划痕损伤率明显降低(P<0.05),0.5、1 mg/mL组AsPC-1和PANC-1细胞48 h划痕损伤率明显降低(P<0.05).③Transwell迁移实验:与0 mg/mL组比较,1 mg/mL组AsPC-1和PANC-1细胞相对迁移比值明显降低(P<0.05).④Western blot实验:与0 mg/mL组比较,1 mg/mL组AsPC-1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0.5、1 mg/mL组AsPC-1细胞Vimentin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0 mg/mL组比较,1 mg/mL组PANC-1细胞N-cadherin、ZEB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PZH明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具有抗胰腺癌转移的潜在功效.

    胰腺癌片仔癀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增殖

    陈式太极拳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李宝芳孟英佩刘俊赖建恭...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陈式太极拳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11月于福州大学城招募的CAI患者52例,采用软件产生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共48例完成了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平衡训练,包括平地单腿站立、波速球站立、单腿抗阻力踢腿、下台阶;观察组进行陈式太极拳训练,动作包括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雀地龙、金鸡独立和倒卷肱.2组训练频率均为每周3次,每次40 min,连续训练6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动态平衡能力(Y平衡测试中前方、后内、后外测试成绩)、静态平衡能力[双足和单足站立的运动椭圆面积(AME)和运动长度(ML)]和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评定问卷(CAIT)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2组Y平衡测试中后内测试成绩和CAIT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前方、后外测试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双足AME、ML以及单足AME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前方、后内、后外测试成绩差值均明显提高(P<0.05),干预前后双足ML差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 陈式太极拳可改善CAI者动态、静态平衡能力和主观踝关节不稳.

    慢性踝关节不稳平衡能力陈式太极拳运动康复主观踝关节不稳

    基于眼电信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针灸"治神"客观化研究

    林锦文齐诗仪汤文政王世豪...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不同关注状态下眼电信号的采集及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技术,初步探索针灸"治神"客观化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于2023年2—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二科招募50例健康在读大学生.受试者设置3种关注状态,关注状态Ⅰ:受试者专心体会针感;关注状态Ⅱ:受试者关注于手机视频及音频内容;关注状态Ⅲ:受试者与研究人员进行自然交谈.受试者按相同顺序依次接受3种关注状态下的足三里针刺干预,每次针刺2 min,每种关注状态干预间隔7 d洗脱期.采集受试者行针过程中内眼电信号,并计算动态时间规整(DTW)、近似熵(ApEn)、关联维数(D2),构建不同关注状态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 与关注状态Ⅰ比较,关注状态Ⅱ的D2和关注状态Ⅲ的D2、DTW均明显提高(P<0.05);与关注状态Ⅱ比较,关注状态Ⅲ的D2、DTW均明显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2是影响区分不同关注状态的主要因素(P<0.05),而ApEn、DTW与关注状态间无明显关联性(P>0.05).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构建的不同关注状态分类预测模型训练集平均准确率为75.00%,平均精确率为62.14%;验证集平均准确率为73.30%,平均精确率为66.61%.结论 眼电信号D2具有研判针灸临床不同关注状态的能力,可能是客观化表征针灸"治神"的潜在指标.

    治神眼电信号关注状态非线性动力学关联维数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舌象特征与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关系

    林侃吴慧毅郑关毅傅开龙...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舌象特征与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1日—5月17日于上海世博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366例,观察入住方舱医院次日清晨的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等舌象,收集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分析不同舌象患者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 纳入366例患者中排名前5位的临床症状分别是咳嗽、咳痰、咽干、鼻塞/鼻涕、乏力/倦怠,核酸转阴时间为8.50(6.00,12.00)d.与淡红舌患者比较,红舌患者恶寒发生率增高(P<0.05).与淡白舌患者比较,红舌患者食欲减退发生率增高(P<0.05).与正常舌形患者比较,瘦薄舌患者发热发生率降低(P<0.05).厚苔患者较薄苔患者咳痰、咽干、头晕、气短、恶寒发生率增高(P<0.05).燥苔患者较润苔患者发热、气短、恶寒发生率增高(P<0.05).黄苔患者较白苔患者咳嗽、咳痰、咽痛、恶寒、发热、肌肉疼痛、食欲减退、气短发生率增高(P<0.05).另外淡白舌患者具有核酸转阴延迟的临床特点.结论 方舱医院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常见邪犯肺卫证候,不同舌象患者临床症状同中有异,其中舌苔特点与恶寒、咳嗽、气短等症关系密切.淡白舌对核酸转阴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舌象临床症状核酸转阴时间方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