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火龙罐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火龙罐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火龙罐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7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CIV患者8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火龙罐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比较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并观察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BB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DARS、HAMA评分和血清Hcy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BB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DARS、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火龙罐疗法可改善PCIV患者左、右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缓解眩晕及焦虑症状,提升其平衡功能.

黄惠榕、吴翠娟、刘磊、刘晴、李静、郑赛玉、肖彬新

展开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4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后循环缺血 眩晕 火龙罐 同型半胱氨酸

2024

福建中医药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

影响因子:0.518
ISSN:1000-338X
年,卷(期):2024.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