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司法偏差与纠正——以203起刑事案件为研究样本
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司法偏差与纠正——以203起刑事案件为研究样本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司法实践中通常将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的产品认定为有毒、有害食品,并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行为人责任.通过样本分析立法变动后至今发生的203起涉西地那非刑事案件可以发现,该罪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当扩张的现象,这不仅使行政治理的范围被压缩,还挤占了药品类罪名的适用空间.对此,应当完善食品行政立法和刑事立法的衔接机制,优化定罪机制,对社会危害并不严重的案件作无罪化处理,并严格把握食品和药品的界限,准确适用食品与药品罪名,避免罪名适用不当.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卓
展开 >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立法衔接
行政执法
司法定性
罪名适用
定罪机制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出版年:
2024
法制与经济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法制与经济
CHSSCD
影响因子:
0.088
ISSN:
1005-0183
年,卷(期):
2024.
3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