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823年(清道光三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的环境因素

1823年(清道光三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的环境因素

扫码查看
1823年(清道光三年)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的方志、档案等资料,对该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和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1823年2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和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月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月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感潮河段的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的 1/5 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lood in east area of Taihu Lake in the year of 1823

潘威、王美苏、杨煜达

展开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2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1823年 水灾 太湖以东地区 吴淞江 降雨异常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金

06FCZD0054077105605JJD770113

2010

古地理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古地理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6
ISSN:1671-1505
年,卷(期):2010.12(3)
  • 1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