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体与仁民爱物: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及其补充之道

通体与仁民爱物: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及其补充之道

扫码查看
"通体性"是一种融合了新物质主义和物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的后人类主义理论.它认为,所有生命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具身,同属包括人类在内的"超人类"整体,并发生持续不断的、物质性的、动态的及内在交互式的相互融通和塑造."通体性"是西方学者在反对身心二元对立道路上的又一个理论成果,但是其理论缺陷也显而易见:首先,从物质性具身的"通"过渡到人类个体的道德和责任,这其中的逻辑转换比较生硬;其次,淡化了因为人类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的不公平所带来的环境非正义等问题.我国儒家传统的"仁民爱物"哲学思想可为消解上述缺陷提供参照.它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从"亲亲"到"仁民"到"爱物",推己及人,将"仁"延展到世间万物,其伦理逻辑更清晰,有助于弥补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

南宫梅芳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北京 100083

通体性 物质性 内在交互 伦理 仁民爱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1YJA752007

2024

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65
ISSN:1000-114X
年,卷(期):2024.(2)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