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1000-114X

gdshhkx@163.net

020-38801447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

广东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其宗旨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自由民主,恪守理论联系实际,崇尚笃实严谨学风,努力探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为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科技观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马援侯波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充分继承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和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全球人才高地等内容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科技观.习近平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规律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变革的百余年历程和伟大成就的经验规律上达到了新高度;二是在新征程上就科技创新如何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战略擘画上开辟了新境界.深刻领悟习近平科技观,对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成进路、基本向度和时代价值三个视角,重点分析习近平科技观的演进逻辑和丰富内涵,旨在从整体上加强习近平科技观的学理化阐发与系统性研究,为人们更好把握其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提供支撑.

    习近平科技观理论内涵时代价值

    中国理论:缘何提出、有何指向、如何建构

    关锋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理论"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概念的提出,是历史反复证明理论具有多重重要性与新时代尤为需要理论指导和支撑,即历史之鉴与时代之需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理论"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实践,对中国经验、中国成就进行理论升华,通过中国话语来有力表达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凝聚和彰显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理论.构建和发展"中国理论",筑牢和发挥文化主体性是其根本要求和根本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更为自觉地推进"两个结合",更为自觉地坚持实践取向、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更为自觉地坚持守正出新,更为自觉地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构建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又科学严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中国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主体性

    塑造新能源产业鲜明新质生产力特征

    林伯强李旻旸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既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落脚点,又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新业态.在新的实践要求下,中国新能源产业亟待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故此,围绕新质生产力特征,分析新能源产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探讨如何推动其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介绍了在新质生产力理念下,新能源产业已呈现出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其次,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后续发展中,进一步强化上述三方面特征可能面临的相关挑战.最后,基于上述挑战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助力筑牢新能源产业"绿色"底色的同时具有更鲜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新能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武文霞朱建峰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目的地作为特殊的地域空间,关涉利益主体多元,其生态环境维护与治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变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人民大众发展需求变化,传统乡村生态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新时代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中寻求动态平衡,从价值理念、制度设计、管理与协作机制等维度优化发展路径,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协力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质量,共同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优化路径

    ESG责任履行能否助力股票市场稳定:耐心资本的视角

    桂荷发李刚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责任投资逐渐被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行业所重视,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履行与股票市场稳定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采用2012-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耐心资本视角探讨了企业ESG责任履行对股票市场稳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责任履行可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从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机制识别发现,ESG责任履行能够产生信息效应、长期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和绿色投资者关注效应,进而发挥耐心资本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责任履行的股票市场稳定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秦岭淮河以北(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和高污染行业的企业样本.以上结论丰富了ESG责任履行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实现机制,为推动企业履行ESG责任与稳定股票市场提供了理论参考.

    ESG责任履行股价崩盘风险股票市场稳定耐心资本

    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跨区域投资的影响研究

    黄远浙杨文豪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国家,内资企业拓展投资布局时面临国内异地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探讨开放经济对内资企业跨区域投资选择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和要素条件在其中的作用.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企查查提供的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使企业偏向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成本上升效应、溢出效应和跟随效应实现.受制于要素流动障碍和禀赋差异,在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下,市场分割程度相对较低和要素禀赋相对有限地区的内资企业更为倾向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现实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异地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市场分割要素禀赋

    《老子》"宠辱若惊"章新解——基于简帛古本《老子》的讨论

    赵乾男丁四新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宠辱若惊"章是人们讨论《老子》的焦点之一.郭店本"宠辱若(丝)"的"(丝)"字,应释为"䁝",读作"撄",而不应读作"荣",其义为扰动、惊扰.对于此句,本文联系其他简帛本,从文字、句法、词源、文义四个方面作了分析和论证."何谓宠辱"以下数句是为了说明老子对世俗宠辱所采取的态度.世人贵宠而厌辱,而老子则等同视之,甚至以宠为下."宠辱若惊"与"贵大患若身"是两个贯通、递进的命题,人"贵大患"便是由惧辱而来的对生命本真的撄扰."无身"与"贵身"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其理解"身"的角度不同,"无身"是实现"贵身"的手段与工夫."无身"的"身",专指不合于道之"身",这是《老子》的特殊用法."无身"并不是对个体生命之"身"的消解,而是对受到外在宠辱的撄扰、不合于道之"身"的否定.

    《老子》宠辱若惊

    体道者之"独"——道家对人之超越性问题的一种探索

    宋德刚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家的体道者之"独"始于老子的"我独"表达式."我独"意指"我"因体道而与世俗中的他者相疏离.其中的"我"指代圣人或老子本人,前者面向政治,后者面向隐逸."我独"的依据是道之"独",道的独一与绝对要求体道者克服人的局限性.老子之后,黄老和庄子走出了两条路径.黄老致力于圣王之"独",强调圣王在体道治国中"独见""独闻"的政治智慧,其要旨在于知权达度,审明动静变化,把握世间万象,沉着应对,及时调整,进而形成和谐安定的政治秩序并追求权力的集中统一.黄老虽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反对乾纲独断,从而与法家有别.庄子则在体道心论的"工夫—状态—境界"三阶段中展开隐士之"独",并以"见独"为核心."见独"并不等于"见道"或"呈露独体",而是意指隐士通过一系列工夫塑造出澄明的独一无二、超越世俗物我的心之状态,"见独"之后才能进入与道相合的无限之境.隐士之"独"尚有一种变体,世俗隐士或隐逸化的常人可以通过"无为""逍遥"来实现处世之"独".此外,庄子学派还改造了圣王之"独",使智慧型圣王更接近无机心的隐士.从本质上看,体道者之"独"观照着人的超越性问题.

    道家体道者黄老庄子超越

    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实践探索与经济治理模式调整

    蔡赤萌董书慧
    9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经济层面而言,回归以来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实践探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以来进入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规划引导的融合发展新阶段.澳门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着深刻的战略意涵和内在逻辑,是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的有效路径,借助顶层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带动特区政府经济治理机制相应调整.澳门通过主动对接上位规划、构建战略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建立配套产业政策体系、完善政府管理架构和协调机制等方式,探索"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更好结合的新模式.立足澳门在国家、区域中的定位和使命,关注并处理好融入式发展与"同化"、融入国家与发挥国际化优势、深化融入与创新发展、"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等关系,不仅有助于澳门的长远发展,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大湾区"引领地"功能与澳门样板.

    澳门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经济治理有为政府

    抗战时期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表达研究

    陈敏夏泉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门与内地是守望相助、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持续性情感,长久以来经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浸淫,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随着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在澳门的逐渐传播与接受,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也经历了从传统王朝国家观念向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现代国家意识的转变.抗战时期,"毁家纾国"成为澳门华人理所担当之责,澳门民众通过"话语一行为"机制来表达自身的家国情怀.由于澳葡当局执行"中立"政策,澳门华人的家国情怀表达在内容和载体上,不得不因应澳葡当局的政策变化而进行相应调适.

    情感行为表达澳门华人抗战时期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