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宗师的孔子是立德、立言的典范.然其立言不仅是某种道德观点的语言表达,而且还在于他通过日常话语做道德教化的方式.《论语》是我们研究其如何把立言与行教相结合的经典文本.作为孔子应答弟子与时人言论的辑录,其核心特征是"答问",其它独白或描述可以看作"答问"的衍生形式.《论语》答问的要义,是孔子以导师的身份回答求教者在学习、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因此,它有别于抽象观念的系统论述.对孔子思想的把握,需要通过语境的分析,才能避免被因人而异或因材施教的现象所迷惑,从而了解看似简易或松散的话语为何拥有重要的表达力量.这方面,行为语言理论以及"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观点,对研究《论语》的言行问题,或许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