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旱地燕麦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地燕麦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文通过研究内蒙古旱作区禾本科、豆科及茄科间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旨在揭示燕麦(Avena sativa Linn)与不同作物间作及其单作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等方面的优势机理.本试验设置燕麦、黑豆(Glycinemax(L.)merr)、苜蓿(Medicago sativ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单作和黑豆间作燕麦、苜蓿间作燕麦、马铃薯间作燕麦共7个处理,探讨各处理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间作黑豆土地当量比最高,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62和1.65.燕麦间作黑豆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较苜蓿间作燕麦、马铃薯间作燕麦显著提高了5.00%~51.61%和5.73%~52.29%.2015年和2016年播种后75 d苜蓿间作燕麦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黑豆间作燕麦,分别提高了29.47%和40.56%.黑豆间作燕麦对比其他两间作处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0%~17.89%和11.36%~26.47%,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1.51%~55.22%,蔗糖酶活性提高了5.73%~52.29%,是该地区最优的间作模式.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of oat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microbial content and yield in arid land

王庆宇、李立军、阮慧、周红生、李晓婷

展开 >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燕麦 间作 土壤酶活性 土地当量比 产量 旱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

31660374201503120

2019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021
ISSN:1000-7601
年,卷(期):2019.37(2)
  • 17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