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过程生态风险时空分异——以红寺堡区为例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过程生态风险时空分异——以红寺堡区为例

扫码查看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安置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29 744.04 hm2,耕地、林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8 979.73、4 167.343 6、672.193 3、4 314.280 6 hm2,沙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但其研究始末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呈现出由集中连片式分布转向零散式的多核地域分布的变化格局,其中高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柳泉乡的东北角、小罗山西麓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部和西南部,较高风险区在安置区北部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较低和低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罗山周边地区、柳泉乡的东南部、太阳山镇的西南部以及红寺堡镇的南部等地区.研究期间安置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较高风险区和低度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因此生态风险总体呈减弱趋势.安置区生态风险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说明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关系密切.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immigration in the arid zone of central Ningxia:A case of Hongsibu District

王亚娟、王鹏、韩文文、刘小鹏、陈晓、孔福星

展开 >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中阿)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21

生态移民过程 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指数 时空分异 红寺堡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461039

2018

干旱区地理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

干旱区地理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63
ISSN:1000-6060
年,卷(期):2018.41(4)
  • 12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