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以陕西省为例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以陕西省为例

扫码查看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亟需针对不同地理单元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和调控策略.选择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生态区模型(GAEZ)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理单元作物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辨识出影响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 1980-2015年间,陕西省玉米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50.55×104 t,小麦生产潜力总量则下降了402.69×104t.(2)关中盆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大,陕北高原次之,秦巴山区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小;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的玉米生产潜力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关中盆地的玉米生产潜力则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的小麦生产潜力都呈下降趋势,陕北高原的小麦生产潜力则有所提高.(3)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减产效应,这一效应在关中盆地尤为显著,其次为陕北高原;气候变化导致玉米生产潜力增加,使小麦生产潜力下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单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陕北高原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则为减产效应.(4)在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的增产效应是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降低作物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在关中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玉米为大,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在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是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小麦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Regional difference in crop production potential change:A case study of Shaanxi Province

王莺莺、张依婧、李飞、吕妍

展开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地形测量队,陕西西安710054

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高原 关中盆地 秦巴山区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8JQ402441701094

2019

干旱区地理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

干旱区地理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63
ISSN:1000-6060
年,卷(期):2019.42(3)
  • 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