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纳斯泰加林35年火烧迹地不同林火烈度11种灌木生物量特征及估测模型

喀纳斯泰加林35年火烧迹地不同林火烈度11种灌木生物量特征及估测模型

扫码查看
火是喀纳斯泰加林最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林下灌木的生长、发育和更新都受到火的强烈影响.灌木生物量的研究对喀纳斯泰加林火后灌木恢复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基于火后35年喀纳斯泰加林中不同林火烈度火烧迹地中的1 1种灌木的调查(生物量、地径、株高、冠幅),建立了11种灌木各器官及总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并探究了林火烈度对灌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1)高林火烈度火烧迹地中阳性灌木生物量最大,低林火烈度火烧迹地中耐阴灌木生物量最大;2)以V和D2H为变量构建了1 1种灌木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幂函数和线性函数对11种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效果理想(P< 0.001,SEE较小);3)对于冠幅不易测定、分枝多、成匍匐或攀援茎的灌木,采用D2H估测生物量效果较好,反之则用V.在生长季较短的喀纳斯泰加林,灌木生物量表现为地上大于地下,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生长效率.该研究就林火烈度对林下灌木生物量的影响及灌木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尝试,可为今后喀纳斯泰加林的林火管理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参考.
Biomass characteristics with different fire severities and estimation models for 11 shrubs in 35 years post-fire of Kanas taiga stands

刘小菊、李园园、单奇

展开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昌吉831100

石河子大学,石河子832000

林火烈度 灌木 生物量 泰加林 模型

新疆自然科学基金

2019D01A67

202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 内蒙古农业大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92
ISSN:1003-7578
年,卷(期):2020.34(10)
  • 4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