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种植模式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种植模式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Effects of cropping pattern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Kerchin sandy land

扫码查看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 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高传俊、杨晨曦、高欣、于洪波、赵雪淞

展开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12300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北京100101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阜新123000

花生-玉米轮作 花生连作 磷脂脂肪酸法 土壤微生物群落 科尔沁沙地

辽宁省省科技厅项目

2017108006

2023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 内蒙古农业大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92
ISSN:1003-7578
年,卷(期):2023.37(4)
  • 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