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战时桂林文化城知识分子群像——以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为例
战时桂林文化城知识分子群像——以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相继沦陷,地处后方的桂林因特殊地理、政治因素接纳了大量来自各地避难的知识分子,于40年代达到高峰,骆宾基便是其中之一.《北望园的春天》是他1942年重返桂林时,依据所见所感以战时后方知识分子为原型创作的诗化小说,从日常生活角度揭露国统区各阶层知识分子的个性与共性、挣扎与希望.桂林文化城给予这位"东北作家群"中的后起之秀以新的创作思路,从而使其实现了个人创作的重要转变.结合骆宾基在桂林期间的文学成就,可深切体会抗战时期流亡知识者的家国情怀,亦可看到战时桂林文化城知识分子众生相.
外文标题:
Images of Intellectuals in Guilin as a Cultural City in the Anti-Japanese War(1937-1945):Taking Luo Binji's Spring ofBeiwangyuan as an Example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俞美玲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关键词:
桂林文化城
知识分子
群像
《北望园的春天》
骆宾基
出版年:
2020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影响因子:
0.205
ISSN:
1001-7070
年,卷(期):
2020.
34
(6)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