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基于"元"论的视角
"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基于"元"论的视角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深刻理解和深入阐述"第二个结合",根本在于对"何以结合"的内在机理进行"元"层面上追根究底的论证,即"元"论.在一般方法论的意义上,"元"论在论证程序上首先是必须要从"内证"环节对"何以可能"展开"补强"论证."内证"指的是思维和论证对象在学理和义理上的共通点或相似处,具体就"第二个结合"而言,"内证"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在义理层面存在的共通点或相似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在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与中华文化思维方式在不自觉的无意识层面发生的深层"会通",奠定了两者契合和融通的可能性前提,这就为"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提供了"补强"论证.因此,从学理层面阐释论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在义理层面存在的"相互契合",是理解"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的必要前提,当前学术界必须对此予以深刻阐明.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尹占文
展开 >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0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元"论
内证
补强
实践思维方式
出版年:
2024
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596
ISSN:
1003-3637
年,卷(期):
2024.
(4)
参考文献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