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哲学一直与斯宾诺莎哲学纠缠甚深,在早期的"同一哲学"阶段,谢林基于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和实体学说,通过批判先验哲学的反思进路,建立了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这种不同于黑格尔否定式真无限的肯定性真无限概念,让谢林确立了自己特有的大全一体体系建构方式和之后面临的独特问题.在这种体系模型中,有限性的中介最终完全是由人类自由来确定的,因此,不仅人类自由在这个体系中没有特定位置,而且也成了这个体系的"剩余".黑格尔以一种否定性的必然性试图把这种"剩余"扬弃为整体的环节,但如果按照谢林以肯定性来构造体系的方案,这种"剩余"与整体就不再处在一种必然的一体性关系中了.这种"不必然的剩余",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能自由偏斜"的原子的先声,也揭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的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