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天柱山卵囊胞——Tianzhushania的新认识

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天柱山卵囊胞——Tianzhushania的新认识

扫码查看
我国南方陡山沱组的渗透矿化微体化石为认识埃迪卡拉动物辐射前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异乎寻常的窗口;其中包括一些被视为早期动物胚胎的磷酸盐化球形化石.但是,一些学者将之与现生Thiomargarita sp.比较,把陡山沱组胚胎解释为巨大氧化硫细菌.湖北宜昌晓峰河剖面陡山沱组中发现Tianzhushania的大型具刺疑源类的膜壳中显示有1、2、4、8、16乃至数百个卵裂细胞标本,表明它们应是真核生物.很可能是在滞育卵囊胞中保存的早期卵裂的动物胚胎.此有力地论证了我国南方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动物胚胎化石的保存,并将动物化石记录推前至632Ma前.为了区别Tianzhushania的已知形态种.新建Tianzhushania fissura sp.nov.和Tianzhushania comferta sp.nov.两个新种.它们分别以含有不同数量卵裂细胞为特征.它们在陡山沱组中、上部的集中保存,可能与海平面变化或其它地质事件密切相关.而这需要更多有效年代地层资料加以合理解释.
NEW DATA ON TIANZHUSHANIA——AN EDIACARAN DIAPAUSE EGG CYST FROM YICHANG, HUBEI

尹磊明、周传明、袁训来

展开 >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卵囊胞 Tianzhushania 陡山沱组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083102KZCX3-SW-14406250062006CB8064012003CB716805

2008

古生物学报
中国古生物学会

古生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367
ISSN:0001-6616
年,卷(期):2008.47(2)
  • 17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