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我国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机制创新.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论文指出,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一项内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传统的立法意见征集方式,最早起源于地方,之后获得了中央的认可并在全国迅速扩散;就扩散机制而言,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基于效率逻辑,而近年来则主要基于合法性逻辑而快速扩散;与法规草案公开征集意见、立法听证会等方式相比,基层立法联系制度确立了立法意见征集成本的分担机制,并建立了意见采纳的反馈机制,从而调动了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孙龙、秦博文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基层立法联系点
地方创新
效率
合法性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北京市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2022年度课题
项目编号:
16BZZ023
出版年:
2024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TPCD
CHSSCD
影响因子:
0.654
ISSN:
1007-788X
年,卷(期):
2024.
(1)
浏览量
1
参考文献量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