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文教育的通识意蕴,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知识层面的贯通一体,以仁德礼制等规范性知识引领具体专门知识;知行合一层面的互通互鉴;社会性层面注重推己及人式层层外推,拓展人伦关系,完成改善社会生活的儒家理想.这三个层面以"君子不器"为枢纽,促使君子成为贯通知、行、用三者的中轴.正是君子人格的慎独品性、知行合一与得君行道的内在驱使,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主体,成为稳固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力量.正是"不器"这一通识特点,促成君子的道德完备性与相对独立的社会品行,进而成为传统社会中的教化主体,并在思想文化层面长久濡染着古典人文教育.